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陕西绥米唢呐
发布日期 : 2021.05.14 2683

唢呐是一种外来乐器,约公元三世纪由波斯、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,至明代有记载被用于军乐,后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,并被编入宫廷器乐中,明代以后传入民间。至近现代,唢呐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。陕北绥米唢呐经过历代唢呐手的吹奏,在传承中完成了唢呐从乐器到音乐的引进、发展、完善。改革开放后,绥米唢呐进入高速发展期,民间唢呐手遍布各地,唢呐成为婚丧嫁娶、喜乐庆典中最主要的演奏形式。


1

陕北绥米唢呐,仅从明代算起,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。激扬高亢的唢呐声数百年来回荡在陕北的山山峁峁,沟沟岔岔,融入陕北人的生产、生活、生命之中,成为陕北人文化需求、文化生命的一种独特符号。

绥米唢呐的口技和指法灵便,乐班人少声大,各种乐曲都能出色的表现。既有排山倒海之势,又有细腻娓婉之音,甚至单吹独奏照样能倾倒听众,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!绥米唢呐激越高亢,或悲或喜,与陕北人的性格相吻合,形成具有黄土地人情感宣泄、精神栖息的特征!

现在,绥米唢呐成了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,无论城镇乡村,凡遇婚丧嫁娶、开张庆典、乔迁新居、闹秧歌、合龙口、闹满月、过周年、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,都要请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。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。

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。红事以大摆队(亦称得胜令)为主旋律,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。绥米唢呐音乐曲牌丰富,经典的唢呐曲牌有《水龙吟》《柳青娘》《绣金匾》等。解放后又创作出《沸腾的黄土地》《闹元宵》等唢呐曲牌。绥米唢呐的吹奏形式有“大吹”“小吹”之分。“大吹”由五件乐器和五人组成。两个唢呐手各吹一把唢呐,鼓手、镲手、锣手分别击打牛皮鼓、小镲、包锣。另有两把长号,由唢呐手和鼓手吹奏。“小吹”即小海笛一把、笙一把、管子一支,再配上小铰子、小铜锣等乐器,吹奏风格委婉清丽。另外,也有100余人的集体演奏,场面恢弘,气势磅礴。